•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NKT Photonics 和 Thorlabs 合作开发的双光子全息介观显微镜观察到神经活动的细节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NKT Photonics 和 Thorlabs 合作开发的双光子全息介观显微镜观察到神经活动的细节

  • 华东师范大学:一种以阿秒级分辨率解决光电离路径间量子干涉的方法

    华东师范大学和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的研究人员最近在 RABBITT 技术的基础上,对光离子化中的个体贡献进行了明确测量。他们的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为开展阿秒物理学研究介绍了一种极具前景的新方法。

  • 偏振异质结构光源:2D材料与0D量子点的“联姻”

    在发表于《光:科学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中国科学院广东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Baofu Ding, Feng Wang, and Hui-Ming Cheng 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及其合作者将超高刺激敏感的宽带隙二维材料与零维碳量子点(CD)集成在一起,展示了高效的偏振蓝色荧光。

  • “甜甜圈 ”光束帮助物理学家看到小到不可思议的物体

    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光学》(Optica)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中,利用“甜甜圈”形状的光束拍摄到了传统显微镜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细节图像。

  • 索尼半导体公司推出 530 万像素工业用 SWIR 图像传感器

    索尼半导体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Solutions)宣布推出用于工业应用的 IMX992 短波长红外图像传感器,该公司称之为 "业界最高像素,有效像素达 532 万"。

  • 由激光与等离子体反射镜的强烈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反常的相对论辐射

    捷克极端光基础设施 ERIC 和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强激光脉冲与等离子体反射镜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种令人惊讶的转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一篇论文概述了这一转变,这一转变以相干 XUV 辐射的异常发射为标志。

  • 用于高分辨率制造的低成本显微投影光刻系统

    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Leibniz University Hannover )的科学家 Lei Zheng 博士等人开发了一种低成本、用户友好的制造技术,称为基于紫外 LED 的显微镜投影光刻技术(MPP),可在几秒钟内快速制造出高分辨率的光学元件。这种方法可在紫外线照射下将光掩模上的结构图案转移到光阻涂层基底上。

  •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与偏振无关的LC(液晶)相位调制新方法

    在《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陆建刚教授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了一种不依赖偏振的 LC 相位调制新方法。

  • 天津大学:研究人员利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将非视距成像技术扩展到近红外和中红外波长

    天津大学研究人员描述了利用一种被称为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先进光传感元件进行非视距成像的首次演示。这种探测器具有从 X 射线到中红外波长的单光子灵敏度,使研究人员能够将成像技术的光谱范围扩展到1560 nm和1997 nm的近红外和中红外波长。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新算法,以进一步改进系统获得的图像。

  • 一个前景广阔的解决方案:用于光子封装的双光子光刻技术

    在《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由余绍良博士和杜青阳博士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了新的封装技术。双光子光刻(TPL)是一种基于激光的技术,可用于创建分辨率极高的三维结构,它最近成为光子封装的一个前景广阔的解决方案,光子封装是将光子元件组装和连接成一个单一系统的过程。

  • 研究发现更稳定的时钟可以测量量子现象,包括暗物质的存在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即使消除了来自外界的所有噪声,时钟、激光束和其他振荡器的稳定性仍然容易受到量子力学效应的影响。

  • 光子芯片可为下一代无线系统计算最佳光形

    光无线通信可能不再有任何障碍。 米兰理工大学与比萨圣安娜高等学院(Scuola Superiore Sant'Anna)、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和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合作进行的一项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上,该研究成果使得制造光子芯片成为可能,这种芯片可以通过数学计算得出光的最佳形状,从而以最佳方式穿过任何环境,即使是未知的或随时间变化的环境。

  • 科学家在研究噪声干扰时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超快磁开关

    康斯坦茨大学(University of Konstanz)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通常会以噪音形式干扰实验的波动,发现了一种新型超快磁开关。

  • 关于氯离子破坏蓝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稳定性的研究

    蓝色发光二极管代表了当代照明和显示技术领域的基本元素。与III-V、有机和量子点LED等主流技术一样,开发高效稳定的蓝色钙钛矿发光二极管(PeLEDs)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 利用超快激光进一步控制表面微纳结构的制造

    通过微纳结构实现表面功能化不仅是受仿生学启发而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而且对各种实际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实现各种表面功能的关键是制造尺寸、层次和成分可控的表面微纳结构,这是推动微纳制造技术不断进步的关键。

  • 矢量自适应光学:偏振和相位校正

    自适应光学(AO)是一种通过反馈调整光学系统来实时校正相位差的技术。偏振像差是影响光学系统的另一种重要畸变类型。各种因素,如受力光学元件、菲涅尔效应以及材料或生物组织中的偏振效应,都可能导致偏振像差。这些像差会影响系统分辨率和矢量信息的准确性。

  • 科学家完善了产生精确波长可见激光的微型化技术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和马里兰大学与 NIST 合作成立的联合量子研究所(JQI)的同事们通过在微型环形谐振器(微环)上制造周期性的微小凹凸,将近红外线(NIR)激光高精度、高效率地转换成特定波长的可见光。

  • 电磁子的秘密生活:研究向用光超快控制磁性迈进了一步

    科学家们已经揭示了晶格振动和自旋是如何在一种被称为电磁子的混合激发中相互交流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在瑞士的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器上使用了一种独特的实验组合。在原子水平上理解这一基本过程,为光对磁的超快控制打开了大门。

  • 紧凑型加速器技术实现重大能源里程碑

    粒子加速器在半导体应用、医学成像和治疗以及材料、能源和医学研究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传统的加速器需要很大的空间——几公里——这使得它们昂贵,并且限制了它们在少数国家实验室和大学的存在。

  • 科学家开发出单次表征超短自由电子激光脉冲的新方法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级研究所(SARI)的科学家们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基于自参考光谱干涉测量法的超短自由电子激光脉冲单次表征的新方法。他们的创新方法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为超快科学实验的挑战提供了一个有希望的解决方案。